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专家谈 » 养生强精食疗

又古书了解药膳的发展简史

2023-03-18 11:00:09 点击数:

药膳起源于哪个年代?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学术界公认的中医学理论专著《黄帝内经》简称《内经》,约成书于战国时代(公元前475-221年),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。《内经》这部包括《灵枢》和《素问》两部共分18卷、162篇的巨著,记载了13首药方:外用方3首、内服方10首,其中药膳方6首。最典型的药膳方是治疗血枯病(血虚证)的黑鱼骨丸,方中只有草药茜草一味,其余墨鱼、麻雀卵、鲍鱼均为动物性食物,既味鲜美又效果好。

秦汉时期我国出了第一部药物专著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书中十分注意收载能补益强身、防病抗衰的食物,如故仁、枸杞子、大枣、获苓鸡、蜜、藕等,它为药膳食疗用药提供了丰富资料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载药物共365种,其中植物药252种,动物药67种,矿物药46种。对药物的出产地、别名、形态、药性和治疗功效,都有详细介绍。比如人参,味甘、微寒,主补五脏、安精神、定魂魄、止惊悸、除邪气、明目、开心益智,久服轻身延年。人参是制作药膳的常用药物,如“人参炖鸡”“人参炒鸡片”“人参汤圆”“人参茶”“人参酒”等,既有营养价值又能疗疾,是延年益寿的好药膳。

两晋南北朝时期 (265-589年)有关食物防治疾病的知识更加丰富。如晋代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所记载的许多的简、便、验方中,属于食疗性质的就不少,对药膳做出一定贡献。南朝陶弘景著《本草经集注》,充分注意了食物的特殊性。在分类上,他把果、菜、米等类食物与草药等并列。如该书“诸病通用药”中列举食物也不少见。如在“大腹水肿”项下就列举了海藻、昆布、小豆、大豆、苦瓜、鲤鱼等,在“消渴”项下列举了白李很、冬瓜、牛乳、马乳、小麦等。这对药腾疗法作出重大贡献。

唐代 (618-907年)药腾治疗用于保健有了很大的发展。如孙思的《备意千金要方》首先将“食疗”立为专篇,指出“安身之本、必于食,食能排邪而安腑,悦神爽志以资气血。若能用食平病,释情遭疾者,可谓良工”,强调在一般情况下,应把食疗放在首位。这对药腾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。

宋代 (960-1279年)以食疗和药膳防病治病就很多了。如官方修订的大型方书《太平圣惠方》《圣济总录》均专门设有“食治”门,所载的食疗方均在百首以上。此期陈直的《养老奉亲书》则专门记载老年疾病的食物疗法,对食疗和药膳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。

元代(1206-1368年)的食疗和药膳有了新的发展。除吴瑞的《日用本草》、贾铭的《饮食须知》外,尤以朝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的《饮膳正要》最有价值。该书十分注意日常食物的合理调配和适当添加药物,做成药膳,以达到健身强体,防病治病的目的,对于药膳饮食的烹调制作也有详细的记载,比较适用。

明代(1368-1644年)由于中药学和药膳食疗的发展,载入“本草”中的食物也大为增加,如《本草纲目》所载的谷、草、果、鱼、禽等食物就有 500种之多。各种食物的应用多数附有验方。有关食疗著作的种类也较多,如卢和的《食物本草》、吴禄的《食品集》、高濂的《饮馔服食笺》等均有食疗、药膳的一定代表性。

清代(1616-1911年)食疗、药腾已得到医家的普遍重视,著作亦多。如沈李龙的《食物本草会纂》、王士雄的《随息居饮食谱》,童穆的《调疾饮食辨》、袁枚的《随园食单》等,都很有价值。

近代,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,随着人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老百姓逐渐丰衣足食,更加重视身体的健康和养生保健,以延年益寿。药膳既是美味佳肴,又能对身体起保健防病治病和延寿的作用,引起大众普遍重视和关注。食疗引用的药膳方剂在民间是可就地取材方便的食物。例如用豆鼓、牛乳、羊乳、鲤鱼煮熟食之,可治疗脚气病,现代科学研究证明,上述食品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,是治疗脚气病的最佳食物。此外,用萝卜汁、梨汁煮猪肺止咳嗽,用红糖生姜汤治风寒感冒,用玉竹煮猪心治心脏病,用当归鸡汤补气血等,都是食疗常用的药膳良方。可见药膳佳肴是食疗的武器,对战胜疾病、防病治病、保养身体健康、延年益寿来说是一个既方便、又好用的东西。